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刚买下这房子时,我和太太偶尔会穿过脚手架,爬十几层楼梯来看正建造中的新宅。这时就会看到北边不远处的一大片绿色,那个方向有一条上塘河,这片绿色应是河边空地。

  搬进这房子后经常沿上塘河散步。河在家后面几百米处,三四十米宽,虽不至于水波浩淼,却也波光磷鳞,发人雅兴。沿河是茂密的绿化带,有一条专为散步而修的小路,绿荫覆盖,幽静清爽。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游人静静地快步行走。虽居闹市,却也能享受西湖景区才有的夜光水色。

  虽然经常路过两三年前就看到过的那一大片绿色,可是却总是与其擦肩而过,毫不在意。在那诗意般的晚间散步中,这块荒地似怪兽般突兀。

  这个国庆节的一个早上,不经意地再一次漫无目标地游走在上塘河边。朝阳灿烂,空气清新,突然有一小片绚烂的金黄色闪入眼帘,是从路侧那片大空地上飘过来的。我信步走近,一朵菊花状黄花正在盛开。

  花大概十公分直径,每朵花有九片细长花瓣,花蕊有如硬币大小。因为带了相机,于是靠近欣赏拍摄。这才发现,那是一丛丛灿烂的金黄色。疏疏密密,艳丽耀眼,直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喜悦。缺少植物知识的我根本认不出那是什么花,只是觉得形色似菊,花期深秋,或许是菊花亲戚。

  这时才发现,这是一大片被拆迁的废墟,断壁残垣,高低不平。就在荒地之上,是已经被开垦出的一垄垄菜地,绿油油地长势喜人。而这些金黄艳丽的花,间或地长在菜地旁。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嫩姜,之所以到秋天还留着,是让其成为老姜。而这老姜并不是寻常家里用的那种,是用于腌咸菜的。真心没想到有一种生姜的花,可以在秋天有如此之美丽。

  告诉我生姜花故事的老人,让我知道这废墟已20多年了。回家后用谷歌地球测量,这块地有三万多平米,大概可以建造10万平米左右住宅。地的南侧是河港,那房子应该可以建传说中的正宗朝南水景房,可以卖很高的价钱。一边是缺地,一边是长期闲置的土地,房价则因地价升值而快速攀高。

  老人大概70来岁,脚下用蓠芭围着的菜园子就是他的。那菜园大概有半亩多,尽头有一个窝棚。老人告诉我,他是附近宋江村的。20多年前因为土地征用,成了灯泡厂职工,后来灯泡厂兼并缝纫机厂。这个原本生产西湖牌缝纫机的工厂,七八十年代是杭州骄傲。浙报工交组一位著名记者,1979年曾写过一篇广受好评的通讯“飞翔吧西湖牌”,这家缝纫机厂是报道重点。“可是后来灯泡厂也倒了”,老人继续跟我说。

  说话间,老人走出蓠芭,来到一垄菜地上。他随手拔掉了青菜中间的草,说是昨晚有人偷了他的菜。我开玩笑似地说,我也来种一块地,“都种满了,轮不上你了”,老人说他在这儿另外还有一大块菜地。我不免有点惊讶,一个退休十多年老人,费心经营这么多菜地,该是何等辛劳。

  老人笑了,哪有辛苦呢!我不抽烟,不搓麻将,有空时候转悠转悠,玩玩的啊。老人妻子从一个建筑公司退休,两口子四千多元退休工资,日子还算过得去,两个儿子也还不错。或许正如老人说的,经营废墟里的菜园,纯属休闲。

  说话间,又一位80多岁老人过来。这位老人正挑起用油漆桶做的水桶,去20多米外河边挑水。这菜园需要的水,就是这么一担担挑过来的。前面那位70来岁老人告诉我,这几天太干,昨天挑了7担水。

  我跟着老人来到河边。下河的小径又陡又窄又滑。我比他们年轻得多,也不敢轻易下河。我看着老人用那种浇肥用的水勺,从河里把水装满。然后就用这水勺作撑杆,颤颤巍巍挑水上岸。我正敬佩时,老人告诉我,这担子有80斤重。说话间步履坚实,毫不喘气。

  生活哪怕是在一个最不起眼角落,也可能会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可是我们有着太多忙碌,不可能事事留意;那种忽略和怠慢,亦属正常。这世上多数人的生命,恰如绝大多数人都叫不出名的生姜花一样,只有靠近他们,细细观察,才会发现那一分耀眼的绚丽。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