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历经45年快速发展,农村尚有较多剩余劳动力。这是依据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的结论。

全国人口城镇化虽已66.2%,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仍有较长路程。

前述题头照旧门楼的砖雕,依稀可见当年的精致。

2023五经普数据表明,2023年全国非农就业人员60854.8万人。同时按2020七普年龄表计算,如不考虑死亡等非正常因素,2023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3782.4万人。

结合这两个数据的结论,2023年全国尚有22927.5万人,即2.3亿劳动年龄人口仍以农业就业为主,务农人员起码仍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20%以上,这得到了2024中国统计年鉴的证实。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男性16至60周岁、女性16至50周岁的人口。这一计算方式并不完全反映实际,不过不会颠覆性地影响结论。因为即使调整年龄范围,并不会改变我国具有2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仍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就业增长非常迅猛。1978至2023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全国非农就业年均增长3.6%。但因底数巨大,当下农村劳动力仍较多。

尤其是非农就业正在放慢。2018至2023年,非农就业年均增长2.7%,应该说仍较快,但比上一普查周期慢0.8个点,比前一普查周期慢2.0个点。往后岁月,无疑将进一步放慢。

个体经营户是近10年就业的主要载体。2013至2023年,个体户就业人员年均增长7.1%,比法人单位就业年均增长高5.2个点。2023年,个体户就业人员17956.4万人,占全部就业30.0%,比2013年20.2%高9.8个点。

现代化的一个标配,就是农业就业人员占比,大致占全部从业人口1-3%左右。这大致也是美日和欧盟,当前农业就业人员的占比。其中欧盟因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拉高了农业就业占比。

考虑到我国特殊性,按这个要求的上限即3%计算,以目前的劳动年龄人口计,全国农业从业人口大致2500余万人足矣。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就现状而言尚需减少约2亿农业劳动力。

需要强调,所谓2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仍主要从事农业的计算,并不包括50岁以上女性,以及60岁以上男性。根据2020七普的10%抽样数据,16至49岁农业从业人口,2020年占农业从业人口的39.8%。

显然,全国农村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全是老头老太。未成年人口进入劳动年龄阶段,青壮年劳动力仍较多,实际从事农业的农村居民的年龄上限,也不断向更高年龄移动。更何况,即使他们有一部分人并不居住于农村地区,也仍是就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面临着比较艰巨的增加非农就业的紧迫性。

有人用浪漫主义笔触描写乡村,现实并不乐观。2023年,全国耕田19.3亿亩,园地2.9亿亩。按上述2.3亿劳动年龄人口以农业就业为主计算,劳均耕地8.4亩,劳均园地1.3亩,大致劳均10亩地左右,即使每亩净收入一千元,劳均年收入仅一万元多。

进一步按2020七普数据,全国农业从业人口约1.3亿计算,劳均耕地及园地加总,也不到20亩。全国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入,劳均年收入不会超过2万元。即使再加上林地收入,劳均年收入也不至于超过3万元。

相当一部分农民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我今年四月份与来自柳州鹿寨县的两位小区花工聊天,他们五、六十岁,独自来杭州打工。他们说,家里的水稻种下了,就出来了。外出当花工七八年,曾去过嘉兴,杭州第一次来。水稻收割有收割机,家里还有人,即使收割后要种,也不回去了。

稻田种过沙塘桔,但种的人太多,亏本不种了。他们各有稻田三、四亩,一年种两季,“主要解决自己口粮,也卖一些”。“稻谷1.5元钱一斤,一亩田要一、二百元成本,仔细算亏本的。”

他们一天8小时待在绿化区域。蹲的时间较长,有时半个身子都在树丛里。100来元一天,物业提供住宿。为了省钱,两人合伙做饭。几乎天天看到他们在小区里忙碌。

小区花工,2024/4

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令人乐观。我今年11月下旬,沿着慈城到余姚的公路骑电瓶车,独自来到宁波江北区与余姚交界的乡村。在余姚的田野里,看到一位老农与他老伴一起,正在稻田用锄头翻土,打算种蔬菜,我上前攀谈。

村庄入口,2024/11

老农1955生人,有10来亩田,村里每月给他一千来元养老金,他老伴每月两千来元。老农19岁即1974年时,因家中无力为他们四兄弟办婚事,入赘来到这里。他唯一的孙女毕业于省内某大学药学专业,已在家待了一年多。

“你帮我们想想办法,找一个药剂师的工作”。

农民倾全家之力,让孩子读上大学,希望改变当农民的命运。拿到录取书时,多么开心,哪想毕业后仍找不到好的工作。宁波尚且如此,更遑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9篇文章 21分钟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