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战略是打造国际商贸大都市区
卓勇良
宁波这颗祖国东南沿海的明珠,一直熠熠生辉深藏于心。十一月末在宁波大学的晚上,看到宁波“十二五”纲要,宁波发展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顿觉可以有一些更深的提法。我们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需要深入研究和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实施更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
瓶子里装什么酒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国际港口城市”提法理解成为是一个瓶子,那么往这个瓶子里装什么酒才是关键。具有如此之好的港口条件,打造国际港口城市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因如此,甚至可以说,“国际港口城市”的提法,只不过是一个自然主义式的战略定位。而在这么一个外在形式之下,还需要填充足以令人一目了然的具象的内涵。
宁波发展战略定位,或许可以表述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贸中心。为避免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雷同,也是为了低调和更符合实际,可以改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大都市区”。区域战略定位在地理空间上应是地理空间全覆盖的,而“国际港口城市”提法,从语义上说难以涵盖慈溪等5县市。“大都市区”的提法根据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应该说是确切地涵盖了整个宁波地区。
宁波发展格局提炼,或许可以表述为“三位一体”。即以国际商贸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国际港口城市为支撑。这三个方面互为促进,互为对象,同等重要,不分主次;这三个方面不仅一个也不能少,而且一个也不能弱,个个应做大做强,区别仅在于功能差异。
以多元化发展的国际商贸为龙头。国际商贸是宁波的优势,宁波的灵魂,宁波的未来。港口城市这个瓶子,最应装的就是国际商贸这个酒。100多年前,远在日本横滨,原任上海工部局总董的美国人金能亨,当听说外滩将布满码头时,连忙写下了这段对于今日上海外滩极为重要的文字,“航运业并不是商业的主要因素,它仅仅是其低等的附属行业之一,有点类似于驮马和载重马车。交易所、银行、账房才是掌握商业的神经中枢”。所谓国际商贸,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宽广的概念,应该包括与贸易相关的一切产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法律、广告,以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甚至还可以涵盖制造业方面的一些活动。2000至2011年,宁波口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7.6%,比全国高7.3个百分点,形成了相关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做生意才是宁波发展的支柱。
以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国际商贸不是目的,目的是以此为龙头,纲举目张,推进和强化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业。宁波制造业是面向世界的,是世界工厂的有机组成部分。慈溪等5县市是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的制造业腹地,这些区域当然需要发展服务业,但主要是为本地服务。“总部型制造业”是宁波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积极在全球和全国布点,形成以宁波为总部的巨大的制造业网络,从而使得制造业融于服务业之中。宁波制造业应实施一个也不能少战略,既要大企业,更要中小企业;既要国资外资,更要民资草根;既要高新产业,也要传统产业。真正与当地相融的企业才最有根植性,才最能对当地发展有大贡献。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激动人心的过程,兼容并包、面向世界的先进制造业是宁波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
以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为支撑。港口是宁波最为独特的优势,港口及物流本身的增加值在宁波发展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然而其给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竞争力却具有唯一性,是宁波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港口的本质是服务,服务固然需要海域、水深、陆域等条件,还在于网络;这里包括与众多相关港口的衔接,与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的衔接,以及强化港口与整个经济的无缝对接等。城以港而立,港以城而强。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高效,品质上乘的城市,才最能促进港口发展。城市究其最终的本质是人居,所以宁波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本目标,是打造舒适宜人以及具有较高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滨海人居胜境。
三十多年前离开甬江来杭州上学前,我曾去江边留影,刚巧有一艘帆船鼓帆远去。当年那个瘦弱小子,现已近耳顺之年。而宁波这座港城,恰值风华正茂的黄金发展期,一座弄潮全球商贸活动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向我们扑面而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