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突破产业结构“三十年如一日”的困窘
卓勇良
产业升级是我们长期的强烈愿望,然而更是当前的客观趋势。浙江制造业结构“三十年如一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重长期较高,与全国和上海江苏形成鲜明反差。这虽有多种复杂原因,但其中以低成本要素供给和低层次市场需求的“两低”,长期缺乏转折性变化是主要原因。

主体行为通常都是对于外部环境的理性反应。面对十二五时期要素成本和市场环境均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情况,我们有非常充分的理由预期,十二五将是浙江产业升级的一个重大转折期。

这里有三点重要分析。一是劳动工资开始加快上升。2010年,虽然全国城镇人均收入仍低于人均GDP增长,但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9%,比人均GDP增速高约1个百分点,这是农村人均收入连续第四个较快增长的年头,反映了在劳动力短缺下,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下降局面正在改变的新趋势。二是出口空间收窄。中国商品出口2009年占全球9.8%,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占全球的10.4%左右。面对中国如此巨大的商品出口比重,全球多半贸易争端发生在中国,出口增长动能正在下降。三是国内需求层次开始较快提高。随着全国发展水平进入人均4000多美元,需求结构加快提升,正在从“吃穿用”为主,向“吃穿住行玩”全面推进。所以从发展环境讲,浙江经济当前正处于强烈的外部推动的产业升级之中。

制造业结构较快变化初现端倪。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电子电气和机械行业比重,亦比2009年上升0.9个百分点,比2005年上升3.0个百分点。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典型反映了浙江制造业升级正在进入快车道。

服务业比重稳定提高。浙江制造业是全球性的,服务业是区域性的。制造业比重长期较高,服务业比重长期相对较低,反映了浙江高度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一个基本结构特征。所以尽管近几年浙江服务业增长较快,但由于制造业增长也较快,从而服务业比重难以较快提高。然而即使如此,由于经济社会对于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加速因素有所增强,近几年浙江服务业还是有不俗表现。2000至2010年,浙江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0.67个百分点,略快于前一个10年(1990-2000),年均提高0.64个百分点的水平。

面对较强的外部约束和激励,浙江企业内生的科技创新因素正在逐步走强。正如《纲要》所披露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2.5%。浙江三项专利授权数长期稳居全国前列。2009年,浙江三项专业授权数合计列全国第三位,人均三项专业授权数仅列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位。发明专利薄弱局面也正在改变,2009年浙江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国7.4%,列全国第五位。

《纲要》紧紧抓住当前的重大客观趋势,把加快推进浙江产业升级,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客观趋势只是提供了一个外部条件,尽管这一条件至关重要。但如果要实现“走在前列”的要求,还必须依靠我们主观上的持续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客观有利因素放到最大,才能进一步增强浙江经济的内生活力,才能加快突破浙江产业结构“三十年如一日”的困窘局面。

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浙江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沿海省份中,浙江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都是最大的。对于这一产业,应该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和最新的工艺技术装备,同时还应该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最新的营销模式。如果说以前在这些方面的激励较弱,那么往后严峻的外部环境将逼使企业做出更大的努力,即所谓“倒逼机制”。同时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将逐渐走出传统产业领域,开创新的天地。所以各级政府不能一味要求企业“回归主业”,更不能指责企业“不务正业”,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的多样化尝试。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浙江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坦率地说,对于浙江而言,相当部分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其实并不明确,如新能源产业在浙江就有相当局限。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产业的不确定性,我们还是应该高度重视,或许突破某个关键技术之后,这些产业就会异军突起。就当前而言,电子信息、电工电气、机械装备、交通设备、仪器仪表、医药生物、高分子等产业,面广量大,非常值得为之努力。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在财政税收和用地等多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尤其是必须加快改变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较大幅度高于GDP增速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当前劳动工资开始较快增长背景下,实际无异于压缩企业利润和高素质人士收入,非常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浙江的长期战略。在今后的发展中,浙江服务业应该力争早日在全国形成三个耀眼的亮点。一个亮点是旅游业,浙江具备绝佳的山水人文景观,旅游业增长将长期快于GDP增长,同时将带动浙江休闲地产快速发展。第二个亮点是国际贸易业,我们具有上海和宁波“双子星座”格局的物流中心,具有省内和省外双重制造业基地的支撑,决不应仅仅把国际贸易业看作是出口进口几个商品,而是浙江在全球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产业,同时也将带动浙江金融业成为全国性的大产业。第三个亮点是国内投资中心,企业家是浙江最重要的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累积的巨额资本推动浙江“走出去”,根据我们估算,浙江工业企业起码已有1/10资产在省外,今后这一比重仍将较快提高,浙江势将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总部基地。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