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经济长期走跑量路线,“薄利多销”为王。这在发展水平较低时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可是在即将进入人均GDP一万美元的阶段,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这条路已日益艰难。

 前些天在南浔调研。生产履带式收割机的星光公司章总说,他们企业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7亿元左右,可比上年增长2亿元。如此下行经济形势,有如此业绩,令人一震。章总继续说,他们家收割机比别家贵一、二万元,不过可靠性和效率远高于别家,一个收割季节下来,就能让机主赚回本钱,所以价格虽然较高,销路仍然较好。我顿时脱口而出,好产品,好价格。好产品卖好价格,好价格才能支撑好产品,较高性价则令买家具有更高收益。

 厂家的目的,是通过替客户创造价值来扩张自己。章总继续说,国外的收割机通常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转手五次,价格比他们高出三四成;他们的机器虽然价格较低,但只能转手两次,性价比仍较低。星光公司目前正全力采取激光切割等先进工艺,加快提高产品质量。

 社会的目的,则是在努力减少消耗和污染情况下提升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因为当人们享受着价廉物美商品时,自然环境却有可能正在痛苦呻吟。织里童装生产成本几乎被压到了最低点,可是那些生产点租用的农民房背后的水面农田等,却充斥着各种垃圾,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所以正是在性价比这个点上,宏观曲线与微观曲线相交,形成了对各方都有利的均衡。

 薄利不可取。在同等条件下,我本人始终信奉一个古训,便宜无好货。由于薄利,厂商只能大幅压缩品质,中国货在境外市场几乎成了低档货代名词,由此累及国家形象;由于薄利,商品甚至仅剩下实用性,质感、造型,甚至起码的强度和美感全无,由此累及国人的人文素养;由于薄利,劳工成本被压至最低,由此累及消费增长;由于薄利,厂商只能赚点辛苦钱,再无力量推进科研、技改,由此累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多销亦不可取。中国经济长期陷于低层次高增长境地,资源环境大量消耗,增长质量和国家素质却缺乏应有提升。且低价所激发的购买欲望,多半是一种低层次的物质式的冲动,在发达国家导致了一场由中国廉价商品所激发的消费泡沫。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部分原因是这场消费泡沫破灭所致。

 这里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12.8%,可是中国同年生产的水泥占全球68.0%,棉布占62.0%,粗钢占53.1%,煤占44.2%,化肥占31.1%,发电量占21.3%。这种局面能持续下去吗?这种局面将带来何种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所谓“薄利多销”有一个合成谬误。作为个别的厂商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策略,而作为整个国家,“薄利多销”绝不是可取的策略。随着中国发展水平提高,虽仍将有相当部分企业继续“薄利多销”,但却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施“好产品、好价格”的高性价比策略。

 我写这文章有一个顾虑,就是怕人说我不顾及低收入阶层。其实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一些日常消费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仍然偏高。不过这主要不是利薄利厚造成的,而是与国内的流通体制、物流成本、税收金融货币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有关。就体制而言我们仍是一个高成本社会。所以终结“薄利多销”,又与深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是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

 中国经济转型其实也应该是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要推进简约生活和精致生活的完美结合,既要有大量价廉物美商品,也要有大量精致超值商品;既要有利润率较低的草根企业群,更要有利润率较高的精英企业群。惟此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夯实现代社会坚实的物质支撑,满足社会各方的多样化需求。愿天下人能从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多的文化享受中,得到更多的物质和超物质幸福。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