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我的出生地来安里
卓勇良
双休日在上海,终于第一次去了我的出生地,上海宝山路边上的来安里。从记事开始,就从爸妈那里不断地听到,来安里和宝山路这两个地名,虽然一直没去,但总是有着几分亲切。
来安里可能名不见经传,宝山路却是大名鼎鼎。1927年的四一二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可惜我生晚也,并未能见证当年的惨烈。
60年了,来安里仍在,只是如我想像一般地破败不堪。可惜没有带上相机,不过即使带上也拍不了,因为天气阴沉。
来安里,这块已经被称为上海最老的里弄的地块,建于1920年,而它边上的罗浮路则建于1915年,整整百年了。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来安里总共11排建筑,占地1.3公顷,楼房208幢,当时居民2000人。不过估计目前的居民起码3倍于此数,依据是一幢楼房,起码有8户以上住户。我进去时,随便问了一户50来岁妇女,住的是前客堂和后间,二三楼则另有住户。
来安里,60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直至4岁离开。听我父亲说,是左侧第二条横巷的最后一幢,当年用一条小黄鱼顶下了这里的亭子间,是父母的婚房。我一直自认是农民工的后代,来到这里才知道,当年爸妈住的也是与如今农民工居住地没有什么两样。
来安里,如今已经成了大上海的一块阴影,可是大上海并没有能力来改造它。与我一起去的弟弟说,改造这块地还是有价值的,毕竟这是近百年前的一大片石库门建筑。弟弟提出,改造它的方式,便是把多半人口迁出来了,然后进行大规模翻修,这将是一块最有历史气息的小区。可是大上海有这样的气魄吗?我看没有。
来安里,多少次想来,却总是未能成愿。有一年就在这边上住宿,却是擦肩而过,当然也并不遗憾。终于这次小舅告诉我,于是在这个下着小雨的早晨,我们夫妻俩和弟弟弟妇四人一行,寻找我的幼时之梦。(写于2015年6月30日)
图片系复制于老弄堂:来安里 ,感谢摄影者和发布者。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