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看病贵是因为人贵
卓勇良 
人们有很多美好愿望。可是一些美好愿望的实现,总是受制于客观规律。看病贵一方面是由于病人贵,不得不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了解和了断自己身体里面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医生贵,名医更贵;再一方面是药物和器械贵;还有就是体制“贵”。

举例来说,对于多数病人,医院里那些花钱的检查,多半似乎纯属浪费。然而真的碰上那些小概率疾病,那就是人命关天了。中央二套曾热播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实习医生格蕾》里一个情节,讲的就是这事。

谢泼德大夫有一个病人,成天头痛,却怎么也查不出来。格蕾医生提出,会不会是脑子里的一种血管瘤引起的。这种病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二,谢泼德大夫不同意这一判断。当时病人疼痛欲绝。谢泼德大夫突然想到,如果真的是这种血管瘤,病人可能随时死亡。格蕾医生也找到一些资料,进一步支持起先的判断。谢泼德大夫这时管不上讨论,马上开始动手术。待打开病人的颅腔,果真是这种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二的血管瘤。

人的身体是个灰色系统。尽管现代医学已非常发达,但对其中的相当部分还是不甚了解。因此相当一部分诊治,只得一项一项做相关检查,排除各种可能,直至找到病因。

之所以采取这么笨的诊断方法,就是因为人贵。只要有百分之零点几的病理可能,就必须得花百分之百的代价诊断治疗。医生、病人和家属,都不敢轻言,微小症状后面就一定不存在巨大的生命风险。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那难道就不能要求医生提高医术医德,减少对于现代检查手段的依赖,减少过度治疗,减少重复检查,让我们少花钱就能治好病。这话听起来很美妙,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较高医术总是掌握在少数医生手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医生的医术多半是在病人身体上练出来的。小医院的病人少,疑难杂症更少,难以积累经验,多数医生的水平难以提高。再加上医学界的“马太效应”,医术高的医生病人多,医术低的医生病人少,更导致相当一部分医生不太可能有较高技术。更何况高智商、高责任心的医生也是少数。

名医是社会稀缺资源,理应收取较高费用。基于现有名医具有较高医德的假定,或许能少收费用。但我们会很快发现,小医生们的钻研积极性大大下降,那些最有才华的年青医生开始流失,医学院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若干年后,全社会医生的平均诊疗水平急剧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名医收入,比那些颐指气使的小老板们还低一大载,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是不会高到哪里去的。

医学界并非圣地。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种种毛病,医学界也有,或许局部还更严重。这年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医院也不可能例外。医德只能相当于社会平均道德水平,至多是略高一些。当前推进医改,确能减少相当部分不合理收费,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重大疾病医治费用昂贵的现实。

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说是小病不出社区。这也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好,其实不一定行得通的说法。除非能让大量高素质全科医生充实社区诊所,否则是做不到的;如果仍是一些低素质医生,则难以吸引人们在社区诊治;同时由于社区不具有规模经济性,增加的费用还有一个谁来“买单”的问题。而且,A症状后面很可能是B疾病,误诊后果很严重。

降低医疗费用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防患于未然”。加强公共卫生,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确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食品卫生等。当前应确立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千方百计降低每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旅程中的日均医疗卫生费用。至于具体某一次治疗,如果有钱,如果大夫是可信的,该花多少就花多少吧。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