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增量转型和传统外创新

卓勇良

 这两三个月连着参加了好几个企业家座谈会,坦率而言,心情一直有点沉重。前不久在台州,经信委一位领导开口就说,我们当前出现了第一代企业家年纪已大,第二代企业家尚未跟上的困窘。丽水一个座谈会有11位企业家发言,只有三、四家企业能令人一振。而最近的一个企业家座谈会,一些企业面临转型无门困境令人沮丧。

在传统土地上创新转型是何等艰难。这一方面是传统本身非常坚韧,只要尚存一息,就会顽强生存,绝不是说调整就会被调整的;而在另一方面,更是由浙江民营企业先天特点所决定,绝不是说调整就能去调整的。

这其实也不出长期来的一个观点之所料。我们这一大批企业家,他们创业时,脑袋里没有知识,口袋里没有资金,就是身体营养也不咋的,纯凭一身勇气和干劲,拜改革开放之所赐,打下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巨额财富。他们的历史使命早已超负荷完成,他们整体是浙江的大功臣。如今体制机制老矣,廉颇老矣,再要折腾,近乎残忍。

这就得说到我们浙江改革开放初期,一条在实践中形成的路径,这就是增量改革体制外发展。当下浙江庞大的传统产业,虽然短期内难以较快转型,但我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在新的增量上推进转型;传统虽然较难全盘加快创新,但我们完全可以在传统之上、或是传统之外,加快推进创新。

抛弃坛坛罐罐,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实施创新转型,是我所谓的增量转型传统外创新的一个最重要模式。那些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不是已经完全没戏,或是前景不妙,如果还指望榨取油水,或将误了卿卿性命。在这样的时刻,就必须果断切割。20多年前去湖州钢铁厂,他们把杭钢淘汰下来转炉用作主力设备。那些设备破破烂烂、丑陋不堪,我当时就想,作为杭钢是坑了人家,作为湖钢是挖坑埋自己,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有人会说,财大气粗当然可以很任性。然而,小微企业如果与传统施行断崖式切割,想想都会有点恐怖。几年前在乐清,一位老企业家正是顾虑到了转型的风险,直截了当对我说,转型要缓,升级要快。不过,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可以采取与传统渐行渐远的转型战略。

黄岩是模具大市,但传统模具市场空间有限。黄岩的精诚时代公司在传统模具上,书写了自己特色的创新故事。这家企业在传统的挤出式模具上安装净化、稳压,以及可视系统等,使传统挤出式模具演变成为塑料成型的集成系统。在这同时,他们也把自己从一个单纯的传统模具供应商,转型成为塑料板片膜加工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工程承包商。企业竞争力和附加价值在与传统渐行渐远中大幅增强提升,原本10亩地厂区,创造了1.7亿元销售。

传统即便是渐行远很可能也还是难以完全割舍,亦可退而求其次,于传统之上嫁接新的经营模式。南浔双林镇上的谱拉歌世服饰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95年,长期替阿玛尼等代工的针织企业。他们2007年创立自主品牌,经历七年之痒,终于有了一点感觉。

沈正发董事长那天与我聊开了他的品牌梦。他说,在大商场里开一个门店,装修起码25万元,铺货50多万元,60个门店就得砸下去5000万元沉没成本,还有仅本部运营团队就有20多位专业人才,都不是便宜的货。沈总说,品牌这条路确实比较艰辛,但肯定是越走越宽广;我们做外贸,哪个订单不是来于品牌?现在做内销,没有品牌永远没有生存发展自主权。

天上飘下一朵云,乃是最理想的增量转型传统外创新的一种模式。引进新人新产业,构建新的体制机制,那朵高贵的云就会屈尊替我们创造新的物质和劳务产品。目前浙江沿海,从紧邻福建的苍南到环杭州湾地区,正逐渐有大片新的围垦土地,这是极佳的抛开传统,加快转型创新的重大机遇。

(已发表于浙江日报多媒体平台)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