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于供地不足看高房价
卓勇良
如果说市中心房价大涨是因为资源有限和需求高企所致,那么远郊排屋也大幅涨价,除了中国人“钱太多”之外,供地较少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土地供应跟不上需求,土地供应年度间剧烈波动,区域供地不足突出,构成了10年来中国房地产供地的三个主要问题。本文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1、10年购地量仅为人均一个洗手间

1999至200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的购地总量,按全国城镇人口计算,只有人均5.2平方米。同期累计,全国房地产企业共购置土地31.3亿平方米,2008年全国城镇人口则为6.07亿。

这里还包括一部分非住宅用地。住宅只占房地产商建造房屋的81.3%。这样,1999至200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的住宅用地,按城镇人口计算,全国仅为人均4.1平方米。

这么一小块地只能建造一个较小的洗手间。如果容积率为2.0,这10年全国房地产企业用于住宅的土地购置量,可以建造8.2平方米住宅;如果容积率为1.5,只可以建造7.4平方米住宅,甚至还没有三房两厅户型洗手间的大小。中国房地产业已经热闹10年了,尽管有关部门不承认,但实际供地量显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2、2004至2008年土地购置量基本没有增长

仅就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增长速度看,确实比较高。1999至200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年均增长率高达9.8%。

问题在于1999年土地购置量是一个高度偏低的数据。这一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为1.20亿平方米,仅为全国城镇人口人均0.31平方米。由此计算出来的高增长率,应该是说明不了多少问题的。

2004年是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的一个高峰年,达到了3.98亿平方米。这一数据比2003年增长11.4%,是1999年的3.3倍。不过从这一年至200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基本保持不变,在4亿平方米上下徘徊,特别是2005和2006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就出现了供给没有跟着需求走、明显违反市场规则的图景。一方面是房价在涨,2004至2008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单价年均上涨8.2%;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在下降,2004至200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年均为负增长0.3%,其中2005比2004年下降3.8%,2006年比2005年下降4.4%,清楚表明政府控制的土地一级市场,出现了这么一种状况,要么是直接的供给减少,要么是价格上涨导致的供给的间接减少。

这样就可以明白,2009年全国房地产大涨,虽然具有投资投机等复杂因素,但与2005至2008年土地购置量较少应该是有直接联系的。而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较少,主要应是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所致。如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一方面不愿意降低拍卖底价,另一方面推出的土地较少,这就导致市场成交土地大幅减少,并进一步导致后续商品房供给减少,终致2009年房价大涨。

3、房价大涨地区土地供应量更少

全国房价上涨前三名的北京、上海和浙江,近五年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量更是大幅下降。三地这一期间房地产企业年均土地购置量,只有高峰年的1/3,浙江只有高峰年的1/2。

北京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高峰是2002年,为2092万平方米。2005至2008年,北京房地产企业年均土地购置量,仅为2002年的1/3弱。上海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高峰是2003年,为1469万平方米,2005至2008年,年均土地购置也只有2003年的1/3弱。浙江土地购置高峰是2002年,为3639万平方米,2005至2008年,年均土地购置只有2002年的1/2。

10年来,各省市土地购置增长与房价涨幅负相关。1999至2008年,各省市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年均增长速度,与2008年当地商品住宅平均单价的相关系数,为负0.6。从统计学角度看,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负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分析中,为了不致因数据畸变而导致分析失真,不包括新疆、四川、海南和西藏。

同时,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城镇人均土地购置量,均大大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1999至2008年累计,按城镇人口计算,北京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仅人均6.8平方米,只有全国平均的1.3倍,而北京人均GDP则是全国的2.8倍。上海和浙江的情况与北京相似。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