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推进乡村空间转型发展

卓勇良  

  乡村空间转型发展,是城市化的另一个基本面。一幅好的油画,得有相应的底色。底色固然不是所要表现的主体,却是主体的支撑。

  长三角一带的乡村居民,主要收入已不再来自于农业,不能再称为农民。宁波经杭州上海至苏州一带,有着中国最富裕的乡村。2012年,浙江农民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仅占家庭纯收入14.8%。嘉善、秀洲等地因人均耕地较多,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稍高,其他人均耕地少的县,来自农业的收入通常仅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人群职业特征应以收入结构衡量,农业收入降至如此低水平,显然是乡村居民职业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

  长三角一些区域的乡村空间,农用地或已降至50%以下,称农村并不贴切。七八年前去绍兴县安昌,车行之处看不到成片农地。现在用谷歌地球观察,绍兴县乡村空间的建设用地或多于农用地。以前说是广阔的田野包围着安静的小村,现在则是拥挤的村庄和工厂包围着小块农田。嘉兴农用地占乡村空间比重虽仍较高,但道路发达,平均每隔五六公里就有一个颇具建设水平的镇,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长三角乡村空间的非农化状况,是长三角地区高密度均质化空间的必然结果。2012年,按宜居空间计算,浙江每平方公里人口多达1320人,人口密度已高于美国大纽约地区,是中西部一些省份的两倍或三倍多。高密度空间导致了城乡均质化,乡村空间也具有了城市空间的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了普遍的郊区化。

  当前必须加快长三角乡村空间转型发展,着力改变空间碎片化、分隔化和同质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长三角每一个点都具有发展经济的较好环境,这就必须十分注重规划和管理。由于长三角的短途迁移收益低于迁移成本,所以得有科学方式和坚强决心,着力推进乡村空间的集中化战略。

  人要出来,切实降低乡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自然村、整合行政村,建设中心村镇,是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促进农田开阔连片分布,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人口集聚,有利于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最近我们在海宁调研,提出海宁乡村人口应向两带集聚,即硖石至许村的产城融合带,以及沿钱塘江北岸的百里生态人文长廊,优化海宁的城乡空间。当前应尊重当地居民的居住选择,积极做好规划,努力争取不再在现有高度分散的农居点新建及改扩建住宅,积极引导年青人向城镇集聚。争取经过一二十年努力,减少乡村人口一半以上,实现农居集聚分布。

  地要流转,切实改变农业分散经营格局。乡村人口减少为耕地流转创造了较好条件,这就有可能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2012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户经营耕地仅2.0亩,劳均仅0.84亩。浙江的耕地,不仅已不再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副业化兼业化,以及成为城市化难以切割的尾巴。温州通过“地改”促进土地流转,一些村庄采取多种办法补贴土地流转,基层财政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过要强调的是,增加亩均实物产出并不是耕地规模经营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亩均货币产出。

  城市公共服务要延伸,改变城乡分割局面。乡村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应由城市切实负起责任。由于乡村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以人口为基数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运行标准应稍高于城市。那种关于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的说法,具有民粹主义倾向,或许难以做到。但城乡教育卫生机构应加快结成高效协作网络,方便乡村居民到城里就学问医。

  前些天无意中来到了海拔900米的临安太湖源龙须山。置身于空旷山间仙境般的静谧翠绿之中,洗却了城市俗世的万般郁闷。在一留守老者敞亮的屋檐下,我们夫妻俩和朋友与老者相谈甚欢,竟久久不愿离去。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