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温台凝滞

卓勇良

  1991年末在温州平阳的城南呆过三个月,对当地编织袋生产印象深刻。从上世纪70年代至1991年20余年内,平阳编织袋生产经历了木机──铁轮机──圆盘机三个阶段,销售价格几乎不到其他地方生产成本的一半。直至今天,仅平阳萧江镇一地产量仍占全国1/6。

  2013年初又去了平阳城南,感觉编织袋行业仍在叙述着20多年前的故事。朋友带我看了一家作坊式企业,已是晚上八点多,狭小车间内仍有人手工操作,老板娘也在旁边收拾。这个车间是在原街道办事处旁边一块空地上搭建的简易房子,与20多年前的简易车间毫无二致。朋友说,少数企业能挣一点钱,六七成企业勉强保本,其他则在亏损边缘。

  我问朋友,他这块地方,有没有人用编织袋挣来的钱,去干其他产业而大有发展的。亦即通过编织袋生产经营的原始积累,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朋友沉吟片刻,回答是几乎没有。

  温台几乎有着相同故事。温台改革从民间创业起步,老百姓先干起来,在创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私人产权体系和区域市场体系。然而起步于贫穷求生的民间创业,注定会在富裕安逸后碰到一系列问题。

  低层次产业的长期路径依赖,就是这么一个大问题。温州产业结构中最有名的诸如低压电器、合成革、服装、制鞋,以及平阳的编织袋、苍南的纺织业、温岭的制鞋业等,三十多年来持续占当地经济较大份额,甚至还在继续提高。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准有较大提升,经营模式也有较大变化,然而这些产业整体的技术和需求层次均较低,从而在总体上影响企业竞争力走强,影响区域发展。

  由此而来的一大问题,就是当地人口结构的低层次化。温州外来人口比重高达45.5%,比全省平均高8.9个百分点。台州椒江区和路桥区外来人口比重也显著高于全省。全省外来人口当中,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占85.6%,比全省平均高13.9个百分点。而温州这一人群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比重达88.1%,又比全省高3个多百分点。

  温台低层次产业与庞大的蓝领人口相结合,成为多重结构性固化凝滞的基本支撑。产业结构凝滞,在中外巨大市场需求面前,温台以降低成本而促销,单一产品三十年如一日。资本结构高度凝滞,长期低工资扼制了当地及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服务业难以较快发展,且监管当局严厉规制,更使得产业资本难以向金融资本转变。治理结构高度凝滞,在全球经理人当道时代,温台的资产所有人仍亲力亲为,资本法治化水平长期较低。凡此种种,逐渐弱化温台经济对于经济社会变迁的应对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不分析其中三个变量的决定性影响。一是年龄变量,年青时一无牵挂,然而年龄与锐气反比,恰如民谚“人过四十万事休”,当初创业时义无反顾,现在则不由自主地思前想后,当前省内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占全国份额均在较快下降,温台更甚。二是财富变量,当年赤手空拳闯天下,无所畏惧,大不了“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如今事业有成,财富反成了束缚,稳健是浙商一大优点,却也是浙江“产业结构三十年如一日”的一个成因。三是体制变量,创业初期根本没有去想产权等太多问题,如今仍时不时出现的姓资姓社和产权保护等纠结,顿觉所谓创业也不过是过眼浮云。

  正是在这些情形之下,不免令人以不变应万变,以无谓的、看透了的眼光对待世事万象。或是拔腿走人,或是“过小日子足矣”。大型骨干企业较少,重大转型提升不足,投机取巧甚嚣尘上。这样一些价值和行为取向,对企业家个人和其家族,或许是收益最佳化的最佳选择,对区域发展来说,则决非幸事。

  企业家个人无可指责。当年创业时,脑袋里缺少知识,口袋里缺少资金,置下如此巨额资产已是对浙江的巨大贡献。如今他们步入老年,再要求他们折腾,似乎“惨无人道”。然而温台转型是必选项,苏泊尔董事长苏增福69岁时投入3亿多元,成功开发不锈钢龙头,转型之坎并非难以逾越。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