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终结廉价出口时代

卓勇良

  中国商品出口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相当一部分产品正在告别廉价出口时代。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正在导致近期的若干痛苦。

  中国商品出口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达17.3%,且呈非常明显的加速趋势。1980至1990年,中国商品出口增长3倍多,1990至2000年增长4倍,2000至2010年增长了6倍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绍兴调查乡镇企业,出口创汇是一个令人觉得非常荣誉和有一点高不可攀的词汇。我们是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迈开走向世界市场步伐的。中国商品出口能取得今天这样占世界11%多、列世界第2的成就,非常来之不易。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的全面对接。就国内而言,随着民营企业全面替代国有和集体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全面快速提高;而就境外而言,劳动工资是国内的十余倍,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明显较高。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国内企业依托体制机制活力,积极发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加之土地及其他要素成本较低等因素,中国商品出口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量引进境外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变革流通体制,不断深化社会分工和延伸产业链,块状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了持续的商品出口收益递增趋势。因此即使国内竞争剧烈,相互竞相压价,企业出口利润还是能有长期较快增长。多年前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专业生产圣诞蜡烛的老总说,他们的产品在美国的到岸价,即使加上高达200%多的惩罚性关税,还是要低于美国企业的出厂价,所以根本不怕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

  我最近利用中国统计年鉴,进行简单的出口商品价格分析,得出1999至2004年,中国出口商品实际价格大致呈整体下降态势的结论。1999至2004年,在可分析的31种出口工业品中,平均单价下降的有13种,另有9种商品的出口单价上涨幅度,年均不高于4%。按算术平均计算,这31种商品2004年平均出口单价仅比1999年上升2.9%,而此期间浙江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升19.6%,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5%。由此可以认为,相对于国内整体的价格上涨,此期间中国出口商品实际平均单价是下降的。

  中国商品出口长期走低价路线的增长方式具有内在的严重缺陷,逐步导致严重的结构失衡,甚至出现了国家利益的严重流失。在中国商品大量出口过程中,农民工就业空前增加,然而工资水平却长期较低,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外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国家外汇储备高达3.2万多亿美元,相当于年度GDP总额的近一半,出现了欠发达国家将巨额外汇借给发达国家的窘况;在出口高速增长导致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过程中,由于劳动工资长期较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不足,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出现了经济增长动力的严重失衡。

  当前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格局已经终结,且出现了价格全面上涨态势。这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升,国内劳动工资加快增长,企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支出增加等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的提价趋势。在我分析的31种出口工业品中,2011年与2004年相比,出口平均单价上涨的有30种,只有1种商品的平均出口单价下降。按算术平均计算,2004至2011年,这31种出口商品平均单价,涨幅高达1.7倍。

  中国商品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一方面是由于欧美日本等经济不景气,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出口商品涨价导致的。而事实上由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长期较低,引发了欧美以及日本的一场“消费泡沫”,因此当价格回升以后,泡沫终将逐渐消去。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当前外需不足,部分是“去泡沫化”导致的,而这一因素显然具有长期趋势特征,国内出口企业必须做好全面的积极应对。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