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于物价,民间比官方更敏感。我一位美国加州朋友,今年5月份告诉我,他和太太特地逛两家超市统计日用品价格,居然没涨。然而朋友又说,豆腐过去都有折扣,最近不打折了。我立马说,这不就是涨价吗。

美国涨价是必然的。美国已通过三轮疫情纾困法案,预算合计4.5万亿美元。已支出3万亿美元,另有0.5万亿美元正在支出中。正如英国已故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所言,政府不创造财富,财富来自人民。巨额疫情支出,当然只能借债,当然会反映在物价上。

美国政府债务正在节节上升。2021财年上半年,即202010月至20213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已上升至1.7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今年31日达133.6%,比上年121日的132.5%有所上升。

美国物价早已开始上涨。4月份时,加州朋友告诉我一些美国涨价的情况。不过那时,日用品价格仍较平稳。朋友说,独栋暴涨,写字楼跌,公寓持平,仓库价格持续涨。高尔夫练习场用的打击垫涨40%,高尔夫球涨15%。朋友经营一家高尔夫球场谋生,所以对高尔夫特别敏感。

朋友的观察是有统计支持的。美国5CPI即消费物价指数,出现了13年来的最大涨幅。美国劳工统计部门公布,5月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是自20088月该数字达到5.4%以来的最高通胀率。

美联储即美国的央行,对于通胀的态度似乎比较奇怪。面对如此巨额发钞和债务上升,今年年初,他们信誓旦旦说不会发生通胀。我当时闪想,这些大佬或许掌握着一些未公开的情况,要不就是假痴假呆。到了5月份,面对4.2%的通胀率,美联储依然说,这是暂时现象。6月中旬,美联储终于坐不牢了,终于在例会上释放提前加息信号,等于事实上承认美国通胀提前到来。

欧盟通胀不容乐观。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欧元区2021 5 月的年通胀率为 2.0%,高于 2021 4 月的 1.6%。能源价格 5 月份上涨水平最高,达13.1%4 月份则为 10.4%。不过欧盟发布的消费者物价,问题似乎尚不算大。欧盟27国今年3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0.9%G20国家,通胀最高是阿根廷,今年4月同比上升46.3%;次高是土耳其,今年4月同比上升17.1%。普罗大众,日子难啊。

所有的价格上涨,都是货币过多的表现,政府多半是其中的主角。2020年第4季度,欧盟27国政府债务再创新高,达12.8万欧元,同比增长11.4%。债务占GDP比重,欧盟272020年第4季度达90.8%,同比上升13.2个点。

日本从数据看,居然能独善其身。日本人自我调侃是日本人吝啬,但一些学者也在叫喊狼来了。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公布,今年5月份消费者物价同比下降0.1%。日本一位投资分析师发了一篇标题党文章,隐形涨价为后盾,巨幅通胀终于来袭日本经济……非常耸人听闻对吧。

大原浩认为,如果出现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导致供给问题。大原浩指出,木材紧缺、芯片紧缺、钢铁紧缺、能源忧虑,且各国的食品出口限制导致日本断粮危险。大原浩进一步指出,随着通胀来临,货币政策将收紧,银行霸权时代将重现,风险投资公司也将难以从市场筹集资金。

中国一些企业早就感受到了大宗原材料涨价的痛苦,甚至增加了我们家一套小房子的装修费用。帮我们装修的朋友前些天说,卓老师,真的不好意思,铝合金门窗价格,比做预算时涨了好几百元,别的一些材料也涨了。好在我了解情况,连忙说,这是全球性涨价,挡不住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条几乎垂直向上的曲线,比较吓人。今年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9.0%,达到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物价还算温和。今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仅1.3%,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增长持续较低,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激烈等。

除了货币增加较多外,这场全球大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国家疫情缓解后的经济反弹。纽约时代广场重现人头攒动场景,泰国普吉岛71日迎来首批约300名来自以色列等地游客。世界银行估计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5.6%,比前上调了1.5个点,是80年来衰退期后的最快的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1日,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又调高了0.6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7%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全球铁矿石期货价格从1年前不到100美元1吨,涨到了今年6月份的200多美元;铜期货价格比1年前上涨70%6月有所回落,但仍比1年前高50%。中国铁矿砂和铜矿70%多依赖进口,中国市场受到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涨的较大影响。

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全球通胀系短期波动。德国人经营的一个叫Statista的全球著名统计门户网站,6月下旬预测今年全球通货膨胀率比上年上升3.5%,虽是2018年以来最高,但仅比上年提高0.3个点。世界银行注意到了全球通胀上升趋势,他们今年68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今年剩余时间全球通胀可能继续上升,但预计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将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这场通胀具有转变为滞胀的危险。短期问题长期化,新的问题产生。日本一位专家指出,导致通胀的短期因素或将逐渐消除,但影响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正在浮现。如基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投资,具有成本上升、效率降低的不利影响。其实还有其它不少问题,全球疫后经济并不乐观。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