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四五为了保持足够的经济增速,创新将比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规划时期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十四五的直接要素投入均将减少,这包括劳动、土地和资金。而与此同时,资本在十四五的分配比重将继续减少,这是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将继续加大,因此十四五如各方面情况均比较正常,则国民经济分配将继续向劳动倾斜,从而减少资本分配比重。

所以,这是十四五非常好玩的一个状况。一方面是劳动所得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是资本所得增长继续放慢。然而经济增长又不能较大放慢,否则就将产生就业问题,继而引发消费、投资等增长放慢,并导致收入增长放慢的一系列负反馈,致使经济增长进一步急剧下降。因此,创新是十四五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从未有过的状况。

简而言之,创新在十四五的意义,就是促使经济馅饼高效率地做得更大。这样在劳动所得份额适当提高的同时,资本所得份额虽然不免缩小,却仍有足够增长,从而确保扩大再生产能有相应规模,经济增长大致照常。

这是以创新来支持十四五居民收入增长必须快于经济增长的要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其它一些五年时期,收入增长没有必要非得快于经济增长,除了消费外,还有投资和出口在推动着经济增长。然而在十四五,投资和出口增长显然不可能较快。

因此,十四五只有形成消费主导的发展格局,经济才能相对较好发展。然而基于长期偏低的消费率,十四五消费增长必须快于经济增长,消费率才能有所上升,才能持续具有消费主导的发展。

消费增长取决于收入增长,收入相对较快增长取决于创新。因此在上述分析中,收入相对较快增长是十四五的一个目的及特征变量,创新是实现目的的关键及支撑变量。

中国经济的居民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根据日本统计局公布的全球37个主要国家2017数据,中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8%,高于新加坡,列这组国家的最低第2位。这37个国家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加权平均是52.1%,中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不到这一数据的3/4,低13.9个点,而这显然是由于收入占GDP比重长期较低所致。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消费率上升,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的时期。2011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GDP增长,不过前段几乎是纯数量关系的变化,即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后,劳动开始具有讨价还价能力,国民经济分配向劳动倾斜。后段出现了技术进步相对加快,以及劳动生产率的相对较快增长,于是进一步促进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

2011年以来的前段,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主要是通过企业利润增长大幅降低实现的,企业苦不堪言。2011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规上工业利润年均增长1.9%,此前的19982011年这一指标高达33.3%。利润增长的断崖式回落,无异于对企业的一场屠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2012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亏损企业同比增长27.9%,是20112019年底这段时间的最高水平。

这是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痛苦。工业企业开始降杠杆,缩规模,重建低增长下的微观均衡。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1年的59.2%,逐渐降低稳定至目前的56%左右;企业从业人员从2015年开始持续减少,2019年末比最高的2014年末减少3000多万人,减少31.4%。工业减员如此惨烈,经济却未见较大震荡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相对加快,消费增长相对较快,全社会就业仍有所增长,较好支持了工业企业的微观重建。

技术进步开始相对加快。2013年开始,全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开始逐步快于人均GDP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人均GDP增长的幅度,2013年为0.1个点,20140.2个点……20172019年,持续保持高于0.5个点的幅度。浙江规上工业20112019年的技术进步贡献份额为72.0%,比20042011年高27.6个点,比20112018年也有所上升。

本文所谓的创新,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尽管实际的创新,应该再加上基础和应用理论等,而且应该是几者综合缺一不可的状况。

创新将在十四五面临较为困难的环境,这也是关于创新在十四五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另一个分析前提。引进创新将放慢,重大发明将缺少较强的人才支持,应用创新将遭遇较大的产业化困境。

去中国化将严重影响十四五创新。疫情以来,一些国家提出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要把一些产业转移出中国,并开始实际行动。721日,美国要求中国关闭休斯顿总领馆,723日蓬佩奥作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几乎把去中国化推向了顶点。中国经济发展立基于西方物质文明及部分精神文明,国内发展的多层面创新在发达国家的高度上展开才有意义,去中国化及“脱钩”论,给十四五创新投下了重重阴影。

拿来主义困境或将提前到来。拿来主义是一向颇为推崇的创新模式,不过即使没有中美交恶,拿来主义某种程度的终结也在不断逼近。因为随着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引进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国内迫切希望掌握发达经济体的最新科技,但推已及人,没有谁能无条件地将此向外奉送,哪怕是市场换技术也有难度。所以随着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发展差距的缩小,拿来主义逐渐弱化乃至终结是必然的。不过这一天的提前到来,还是令人不胜唏嘘。

国内自主创新难度将明显提高。对外交往被设限,门虽开而人不来,自主创新受损是大概率。而在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在国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人才队伍尚待扩充增强,材料研发和产业配套尚待时日,工业文明尚待积累培育。自主创新的薄弱,或将是十四五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

积极推进多层面创新以实现创新驱动,是十四五面临的一场大考。我最近有幸接触了两位研究替代塑料的可降解材料的企业家,一位以碳酸钙辅之以少量树脂,另一位是以桔杆为原料的聚酯酸材料。前者几乎倾注了夫妇俩前半生的全部积累,实现了产业化,但国内销路似乎尚有问题。后者中试成功,尚需巨额融资以实现产业化。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家的内在冲动,政府无需点对点的具体关照,关键是努力创造公平竞争及可预期的市场和法治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育或同样迫切。创新人才是隔代形成的,即现在活跃的创新人才,是一、二十年前培养的。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们快乐生活于思想自you自在、行动无拘无束、学习条件应有尽有的环境里,我们才能在以后的五年规划时期,持续具有一大批最优秀人才,而这或许是一场更艰难的大考。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