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第二次“人口红利”

卓勇良

   中国童装之都湖州织里镇的陈书记,有一次给我说了一个开辟网上童装城的创意。招聘100位大学生,设立100个工作室,把现实的童装城搬到虚拟的网上去,一方面是降低童装流通成本,另一方面是开辟童装外贸市场。至于工作室的费用,则由镇政府给予若干的补贴。

  如果把民工荒比作是第一次人口红利的终结,那么我们当前还存在着第二次人口红利,这就是以本专科大学生为主体的一个庞大的就业人群。粗略估计至少在未来五年多内,由于白领岗位的缺少,相对于某一既定的工资水平而言,本专科大学生以及硕博士们的就业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浙江一些企业和政府人士,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盘算如何发掘这个新的人力资源宝库,这也正是织里镇陈书记创意的一个背景。

  从1978至1997年的20年,浙江本专科招生38.1万人,年均1.9万人。从1998至2010年,合计招生228万人,年均高达17.5万人,近三年平均每年招生更是高达26万多人。虽然往后年份本专科招生人数将逐渐有所下降,但至少在近五年内,如果再加上其他省份进入浙江的大学生,浙江或许每年将有近30万本专科大学生需要就业。

  这么一个庞大的就业人群,已导致其薪酬水平下降或难以较快提高。“两会”期间,浙江一位担任大学书记的人大代表,披露自己学校年青教师工资太低。据我所知,高校年青教师群体,确实存在着压力大,工作重,工资却不高的状况。网上更有大学生认为,随着“民工荒”的到来,大学生工资低于民工是正常现象。作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能承认这一点,确是一种进步,但也反映了本专科毕业生薪酬水平的严峻局面。

  然而这对经济运行来说,将促进技术进步的加快。因为在相对较低的劳动工资激励下,各种机构将增加聘用本专科学生,提高岗位人员水平,扩大研究与开发规模,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职场人员素质,提高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的规模经济水平,提高研究开发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在全社会形成提升知识水平的外部经济性,强化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由此将进一步促进技术溢出,强化和形成多因素交织、社会性的科技促进机制。

  由此还将大大增强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和技术素质。就在杭州本地大学生非白领岗位不就业的时候,一些来自外地农村的大学生早已开始屈尊到车间生产现场工作。随着大批本专科大学生充实生产第一线,不仅促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使用,降低先进工艺技术的使用成本,甚至有可能引起一场生产现场的“革命”。

  这是因为一些技术诀窍(know-how)只有在现场才能发现、掌握和普及运用。慈溪一家机床企业,发明了世界大牌厂家也没有、用于轴承生产的自动割管机,工效提高四倍以上,且不排放废皂化液,就是在现场操作中发现一系列know-how研制成功的,连西门子等轴承生产大腕也买他们的设备。大学生到现场工作,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或许是个人的无奈,然而则是中国发展的幸事。

  写到这里还得说回来,虽然本专科毕业生当前的薪酬水平,确实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职场新人整个职业生涯的总收入也将较低。从长期看,由于本专科毕业生相对较低的薪酬水平将激发一系列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从而将加快经济发展,因而这一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总收入,应该仍将较其上一代有较大提高。这一点,我们观察一下20年来的工资增长就可以得到证明。1990至2009年,浙江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5.2%,扣除物价为年均增长10.5%,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快的。而且,由于劳动力总量短缺将逐渐增加,本专科学生在其就业头一、二年工资可能较低,而在往后几年,工资增长完全有可能加快。

  以本专科大学生为主体的经济,应该是一种高素质、创意型、能促进和引导消费的经济,这就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经济,将有本质区别,从而将大大加快发展转型。如果政府能够针对其中的特点,多出金点子、多予以扶持,推动各种机构大批使用新毕业大学生,同学们积极地在生产一线发挥聪明才智,第二次“人口红利”势将继续创造中国经济新的传奇。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