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写在他的土地上。埃及虽有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但绿洲面积只占5%左右。埃及人口达到9000多万,55%居住在农村,农业增加值却仅占GDP的14%。埃及发展水平低的主要问题在于农村。

离开了风光宜人的红海旅游度假胜地,我们进入了著名的尼罗河谷。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全长6600公里。从阿斯旺至尼罗河三角洲的河道,两侧有数公里至10余公里的绿洲,即是所谓的尼罗河谷地区。

尼罗河沿岸的土地一片翠绿,尼罗河沿岸的村庄是灰褐色的。作为跟团的旅游者,很遗憾只能通过大巴的车窗,观察这个被称为埃及粮仓的河谷地区。

映入眼帘的一片绿色,大概是由小麦、饲草所构成。小麦呈深绿色,饲草呈浅绿色。沿途看到几个农民在收割,这显然不是收割麦子的季节,而是收割饲草,大概用来喂牛羊。我们在卢克索坐的马车,就是喂这种草料。间或能看到小片的甘蔗林,有些已经收割。往南继续行进,因为季节更早,看到已被收割的甘蔗地,以及少量已被焚烧的痕迹。

以我对浙江农村观察的经验,靠近红海一带人均耕地约1至2亩。从卢克索向南,人均耕地可能2亩以上,出现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景象。这里常年积温较高,因而复种指数应该较高,人均播种面积应该大大高于浙江。

一些农居零零星地沿河渠分布,这与萧山农村没什么区别。但通常会有纵深,因此并不是那种国内规划部门称之为“一张皮”的情形。

有不少集聚而居的农村,应该是一种主要的分布形式。农居以平房为主,多数外墙未加粉刷;也有一些外墙的粉刷材料,应该是被我称之为恶俗的低标号的水泥砂浆。这与裸露的肮脏的泥砖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灰褐色的基调。

少数农居外墙是有粉刷的,甚至比较漂亮。目测估计,这样的农居应该不超过30%,或者更低一些。离开卢克索往南,这一比例在降低。一户人家在具有了足够的生活资料之后,才会考虑外墙美观问题,所以农居外墙状况,可以说是一个村庄的发展指数。

离开卢克索继续向南似乎是埃及的贫困区。看到的一些村庄的状况,甚至不如我26年前,从喀什至和田看到的村庄的状况。有一些村貌,几乎全是灰褐色的裸露的泥砖墙的平房,由于常年无雨,都是平屋顶,材料十分简陋。这一情形与吐鲁番的高昌古城遗迹比较相似,感觉到一片令人恐怖的荒废景象。只有屋顶上的卫星天线,以及少数外墙粉刷较好的农居,才能表明这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从土地上零星劳作的农民也可以判断,这一带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显然较低。路上看到有农民用驴车拉着数十公斤饲草,慢腾腾地行路。

在一个传统农业主导的村庄里,由于土地太少,由于城市和工业不能吸收剩余劳动力,人们在农闲季度就将无所事事。

所以一方面是收入低下,另一方面却是闲散的人们。我从大巴中观察到了三五成群,或是坐着、或是站立着聊天的情景。这在开罗城里也十分普遍,所以到开罗的第一天,就得出了节奏慢、闲聊人群较多的判断。

网上资料表明,埃及农村贫困率高达51.4%。可见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即埃及农村总体处于欠发达状态,相当多的农家只是处于满足起码的物质生活需求的状况而已。

贫困写在农村,责任却在城市和工业,原因则或是发展路子和宏观政策。因为农村依靠人均水平很低的耕地,如果没有大量人口向外迁移,进入工业和城市,就不可能改变贫困面貌。

这就需要检讨埃及的现代化路子及其政策。即如何积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以此促进农村发展。埃及的农业比重只有14%,比农村人口比重高41个百分点。当前埃及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带动农村发展。

如果导游欧哥讲的80%工业消费品来自中国是确实的,则这样一种产业结构就将难以改变农村面貌。因为只有日用消费品生产的较快发展,才能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石油业虽然很赚钱,但吸收的劳动力很有限。

另外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埃及旅游业似乎也并不能大量吸收劳动力。埃及服务业占GDP的50%,旅游业是主要产业,但因为这里主要是观光型旅游业,不是休闲型旅游业,每一位游客所能吸收的劳动力相对较少。而且因为服务比较粗放,如房间打扫居然不抹桌子、不打扫阳台,所花时间大概只有国内的一半甚至更少,这就更导致劳动力吸纳较少。

另外,酒店服务员主要是男性。如此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事服务性行业,是资源的严重错配。这表明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率很低,这大概也成为埃及发展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里或许有宗教文化上的因素,这就使得问题更复杂了。

在前天两百多公里旅行中,只看到一次满载着西红柿的卡车驶过。也许现在还不是农产品收获季节,但这也表明,商品性农业在这一带的发展水平较低。今天倒是看到了较多运载甘蔗的汽车。

在那些最贫困的农村,大概有两类建筑最漂亮。一类是清真寺,在沿公路的农村地带,大致是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座清真寺;另一类大概是学校,新建的多层建筑,因为有着走廊和均匀分布的窗户,一眼就能看出是学校。在卢克索至阿斯旺的一个贫困村庄,一群小学生刚好放学,那些女孩子身着黑色长袍,头上包着白巾。看到我们的大巴,欢快地跟着过来,开心地向我们招手。而在另一个地方,一群统一穿着白色校服的孩子,隔着铁路,热情地向公路上的大巴招手。

这里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在水资源如此宝贵的地方,却不时能看到一丛丛盛开的鲜花,有火红色的鲜花,有桔黄色的鲜花,也有洁白色的的鲜花,这大大冲淡了我对于尼罗河谷农业的不愉快判断。

也能观察到不少村庄都有新的在建农房,甚至看到了几幢像温州那样顶天立地的五层楼农房。这种建设中的新农房比例,似乎也比较高,同行的一位旅游者也说,“到处都在建设”。这说明这里的农村是处于发展之中,当然城市也是在发展之中,情况似乎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显然比较令人高兴。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