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些日子有一则抢眼的新闻。一位87岁老人从衢州回义乌,19辆高档轿车在路边迎候。人们举着牌子,敲着拨浪鼓,声势浩大。而2007年,义乌人为迎接这同一位老人,曾出动107辆奔驰车。这位老人,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

1、一个字是中国改革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一些学者说得云里雾里,令人不得要领。以我看来,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就一个字。

1982年,谢高华任书记的义乌县委,面对街头成群的提篮小卖,打算商量政策。临近饭点时分,一位妇女来到谢书记办公室,一屁股坐到书记桌子上,说是你不让我们吃饭,我也不让你吃饭。

你那政策很美好,但对老百姓没有意义,管不上饭的政策有何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政策管得很多很宽,最终到了管不饱人民群众肚皮的地步。

1979年,义乌农民从集体得到的报酬如不包括投肥,人均72.3元。义乌1979年工业总产值仅0.81亿元,县财政捉襟见肘。至少在义乌,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走到尽头。

谢书记与他一班人的决策很简单,就是允许街头提篮小卖,同时作出以贸兴县战略决策。2016年,昔日县城面积仅五六平方公里的义乌,城区面积已100多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全省62个县市区第6位。

“放”字的纸面意义是去掉加之于人民群众身上的束缚,而这其实是人类的一个不懈追求,并非市场化概念能够涵盖。这里透着一丝无奈,透着一种回归,意味着计划经济的终结,意味着市场化的开端。还意味着对一个大写的“人”的应有尊重的开端,显示着这个古老国家长期被桎梏的人文精神的复兴。

2、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是改革突破的思辨依据

这个字的思辨依据也很简单。因为我们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有思辨依据,“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个“放”字的思辨依据就是若干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

根据我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心得体会,人类社会的知识根据其与经验的关系,大致可以有三种。

一种是源于经验,需要综合分析上升为理论的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知识等;

另一种是不一定源于经验,但需要大量分析推论的知识,且能够被实践所证明,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等;

再一种是不需经验、不言自明、不需实践证明的知识,如两点形成一条直线,1+1=2等。康德认为,勾股定理无法以实践证明,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至于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伦理习俗,大概也可以归并为这类不言自明的知识。譬如不能随意侵犯别人的身体和财产、长时间不吃饭会死人等。所以每听到腐败官员说自己不懂法、缺少学习时,就觉得特别好笑,这需要懂法和学习吗?

所以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农村的一些干部群众,就是根据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即人民的政府必须能让人民吃上饭、吃好饭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由此引发了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不言自明知识至少还有两个特点:一是不需理论分析论证,二是较易推行实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概念,在此已成为当然前提,不必再予强调。冗长的耗时费日的理论探讨或争论,亦无必要。放手让人民群众在最起码的伦理框架内自行寻找活路,自是天经地义。正是在这一思辨框架下,当事人得以最小化执行和实施阻力,恰如谢高华书记在义乌所做的。

3、生存权高于一切

此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伦理规范的碰撞。按一般要求,党政官员必须在党和政府确定的政策路线框架内思考问题,规范行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是作为党和政府任命的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伦理。按当时的认识和政策,不允许个体经商开作坊,雇工8人以上即为剥削等。

然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诉求的社会伦理,促使义乌县委县政府只能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执行大政方针,虽然上必须对党中央和任命机关负责,然而下也必须对生你养你,天天直接面对的人民群众负责,这显然也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社会伦理。

而且,对于人民群众为什么会吃不好饭的反思,更促使一大批基层干部顺势而变。教科书上的清规戒律很多,尽信那些东西或将寸步难行,关键是从一些最基本事实和概念中寻求行动准则。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重大历史关头。旧体制日益朽坏,新体制呼之欲出。原有的制度和社会架构,已不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生存要求,虽然仍在阻碍着新事物的诞生,然而已缺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冲遂垮,较快消亡。新的经济社会架构,在低成本且高绩效环境下,在不言自明社会伦理支撑下,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日万丈,快速发育。

4、自然而然的个私经济生产关系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在这里又一次产生了作用。个别的、分散的、缺少有意识合作的社会个体,当他们仅仅是实施一种以自我维生为目标的经济行为时,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采取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自主生产经营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义乌农民最初的经商开店,我们甚至不能称之为创业,惟求生存而已。至多也只是让孩子们大年初一能吃上一口好菜,有一件新衣。因此,出于维持最起码生存要求的高效率需要,只能采取主体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方式。

这些显然不需要教条式、经院式的分析争论。难道在农民与那些极少量、极简陋的生产资料之间,还有必要再嵌入一个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领导决策的层面吗?

义乌县委县政府,当时除了允许义乌农民自主进行街头商贸和作坊式生产加工活动外,别无其他选择。

不言自明的市场流通格局,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说过,那种针头线脑之类小商品,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经济。其实以毛的诗人气质,也许并不喜爱把群众手脚捆得死死的计划经济。

义乌农民最早主要经营的就是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商品。农民们乘长途班车到江苏,采购不被列入计划管理的内衣内裤之类 。用编织袋装着成捆现金交易结算,避开了当时国合商业的三级批零体系和国有金融体系。这大概也是M2迅猛增长,但通胀似乎并未如此猛烈的一个注脚。

民间经济近40年来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然而然。因为至少就浙江言,民间经济发展壮大是人民群众求生图变,创业创新的“自然过程”;浙江的制度变迁,是生产力与市场化相融相适,不断提升的“自然进程”;浙江的市场化主要并非行政推动,是“创业”创出来的“自然演进”。

正如康德所说,如果我们把自然这个词理解为本应以正当的、合理的方式发生的事,那也就没有比这更自然的了。

5、中国经济的三明治结构

中国经济是具有坚实支撑的典型“三明治结构”。上层是权贵以及一大堆垄断国企,包括少数能量极大,随时能兴风作浪,有深厚背景的机构和个人。如2016年底杭州市拍卖商住用地,楼面价最高达令人难以置信的4.3万元,据说出让金2/3来自国企。

中间是政府。他们或许确有一点为难,利益集团如坚冰般地难以破除,传统价值仍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以至于一个小小的盐巴专营,也迟迟难以革除。

底层是草根经济。这才是中国经济当下一股最积极健康和最有活力的力量,他们正从2011年以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重建新的均衡,竞争力正在恢复重构。草根经济的主力部队,是改革开放后迅猛壮大的众多民间大中型企业,他们正像丛林中的狼一样紧盯着任何一个可能的商机。

希望在民间,希望在千千万万民间企业家当中。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政府依靠他们,形成了快速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如今也必须紧紧依靠他们。或许到了某一天,中国经济真的将有大问题,但至少现在不会。

6、野火烧不尽的草根经济

1990年我在余姚调研乡镇企业。仍能记得那天坐在泗门镇党委书记前,听他讲企业困难的细节。当时似乎是倒春寒,听的内容又令人不快,我一阵阵寒颤。谁又能想到,随之就迎来了“小平景气”。19901997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7.0%,快得令人难以相信,奠定了浙江在全国的地位。

草根经济惟一选择是好好干活。小区外新开的煎饼铺,小夫妻俩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10点多,脸上始终堆着微笑。这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他们小孩的未来幸福,他们爸妈的寄托,他们没有丝毫理由懈怠,而这正是中国沿海民间经济的一个缩影。

本轮经济回落之所以正在逐渐成为过去式,还因为存在着一个劳动相对价格变化的奥秘。

劳动价格下降及其上升,均有利于经济增长。前者奥秘在于降低成本和强化积累,后者奥秘在于加大内部约束同时也增强外部激励。

于是尽管中国经济硬着陆一片甚嚣尘上,中国经济却巍然挺立在寒风之中,且在2017年出现了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双双回升的较好景象。这也正是这本《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硬着陆》的一个主要分析视角。

只要草根经济活力尚未充分发挥,只要这种活力与约束尚未均衡,只要一如既往地践行“放”的价值取向,中国经济仍将有较大空间。

只是草根经济处境有一点点艰难。财产权像达摩克利斯剑那样,总是令人难以放心;以前钱少无所谓,但现在这是草根企业家们的人生价值和未来保障;往昔利润三五年翻番,现在则是钱不好赚,且税费正在加重;而且,市场总是扑朔迷离,抉择总是比较困难。

 

当下关键是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增强民间信心,增强对于若干最基本的不言自明社会伦理的敬畏。积极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迎来持续的消费景气,创造中国人民更大的福祉。

 

《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硬着陆》

卓勇良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9月出版发行

当当网、天猫、京东,以及各大书店有售

当当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67836.html

京东链接:http://item.jd.com/12189443.html

 

【内容简介】 2013年末,全球主要研究机构和主流媒体纷纷预测中国经济将“硬着陆”,这是当时中国经济从近乎沸点转变为近乎冰点的一种正常判断。但中国经济挺住了。本书通过收入和消费增长相对加快、资本和政府行为优化、城市化和产业转型等分析,揭示“硬着陆”并未出现的奥秘。作者基于草根、基层及大量数据的调研观察和分析,以散文式纪实与学术分析相结合的笔触,以个人独有的2007年以来形成的收入分配及消费主导理论,增强政府和民间信心,为未来中国支招。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