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女儿偶而总有一些能让我受益匪浅的奇谈怪论。前不久她跟我说,中国的学术为什么达不到世界顶峰,是因为他们不懂哲学。

我女儿继续说,世上惟有哲学,才是所有学问的顶峰。我们国家那些科学家也好,社科学者也好,虽然从他们自己专业来说,已是顶峰了。但这些学问在人类全部学问当中,其实只是在半山腰。这时,如果能掌握哲学,就可以在山顶俯视自己的专业,然后真正登上学问顶峰。

我当时把女儿这些话讲给80年代老同事们听,他们也觉得好玩。我80年代一位老领导,名符其实的学术大咖,经济学和哲学造诣都很高。有一次我们聊天,老领导说了康德的几句话,我突然似受天启一般,激起学康德的念头。

1984年前后啃过黑格尔《逻辑学》和《美学》。以我的愚钝,读如此天书,难度可想而知。那些晦涩的大段大段文字,对我来说就像读无穷尽的圆周率一样,毫无感觉。

不过还是硬着头皮把那两部书读完。虽然基本不懂,不过感觉奇妙。有好几次,读了一整天黑格尔后,因为疲劳,脸上有些发麻。然而走到门外,虽是阴天,突然觉得世界如此美好,全身心洋溢着非常愉悦的情感。

我高考志愿是南开哲学系。但以我5年左右小学、2年不到初中,加之做4年农民工时又不努力,当然不能如愿。这30余年来,我似乎已与哲学绝缘。至今黑格尔那两册《逻辑学》仍在书架醒目处,当年划线仍很清晰,夹在书里作书签用的纸条已经发黄。

促使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机,是因为看了索罗斯的讲演《人的不确定性》。索氏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大金融家,我觉得也是一位哲学家。索罗斯的金融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是因为他掌握了哲学,一门洞察世界,洞察人性,以及知晓纯粹理性分析奥秘的学问。

这不就正应了女儿的话吗。只有掌握了哲学,才能立于学问最高峰,哪怕是赚钱的学问呢。

我们这批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不仅知识严重匮乏,人格上或也有一些缺陷。我们不仅仅是不懂哲学,或连自己努力耕耘着的专业也缺乏应有素养。

以我而言,很感激我所学的新闻专业。这让我掌握了一门重要技能,即如何更好地表现客观和自我。然而我混迹于经济学圈子,那些经济学知识基本是半吊子的。所以一些好友偶而会善意提醒我,你那分析和概念也太不规范了呀。

像这种历史的悲哀,又向谁人诉说呢。

我有一个“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PPT,讲了七八年。每次讲前都会修改一遍,反映还算可以,但自己总不甚满意。直至开始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才有点明白问题所在,即缺乏理论分析和升华。

其实完全可以用康德理论,来分析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所谓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对象作用于感性形成直观,然后这些直观通过知性而被思维,进而产生概念的一个过程。

至于概念,按康德说法,是可以于超越于经验之上的。康德认为,并不是所有概念都必须源于经验。这时我恍然大悟,由此而产生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不就是解放思想吗。所以我们做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得出一系列超越经验,但又源于经验,解放思想的结论和对策。

所以增强课题研究能力,首先必须增强感性的能力。也就是增强对象对于自己的刺激的接受能力,换言之,就是增强发现和捕捉这些刺激当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就像尼采说的那样,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世界投射于我们心灵画布上的影像。如果心灵画布是畸形的,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畸形的,而我们知道,任何一块画布都不可能是100%的超平镜面。如果心灵画布是低分辨率的,那看到的世界也是粗糙而缺乏细节的。如果心灵画布是灰暗的,那看到的世界也多半是恶俗阴暗的。

这大概也正如康德所言:“感性直观的对象必须符合先天存在于内心中的感性形式条件……,否则他们就不会是我们的对象。”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心灵画布,必须整平、光洁以及增强敏感度,至少得有一些起码的哲学理念,非此就不能做好课题研究。

但这样仍不够,还必须增强知性能力。因为那投射到心灵画布上的对象,还必须经过思维,才能形成概念,尤其是形成那种超越经验的概念。

康德说,“无感性则不会有对象给予我们,无知性则没有对象被思维。思维无对象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

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综合。正如康德所言,“综合毕竟是真正是把诸要素聚集为知识,并结合为一定的内容的东西”,然而康德又说“一般综合只不过是想像力的结果”。只有高水平综合,才能真正产生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的概念,而这又是何其之难。

所有这些,都需要始于童年的熏陶和训练。我在日本进修时,竹内宏先生曾对我说过,人的世界观是七岁形成的。但很遗憾,我们这些人当中,多半既无丰裕的童年时代,也没有彩色的少年时代,更缺少浪漫的青年时代。

如今年逾花甲而学康德,早已抛却了功利心,纯属好奇和兴趣。那学术高峰自有学术新锐攀登,但愿他们的哲学素养也是十分的了得。

至于我自己,面对那一座座学术高峰的壮丽美景,现在居然还能远眺,应该已是福份了。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