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让富人替穷人打工

卓勇良

  几年前听姚先国教授即席演讲,至今记忆犹新。姚老师说,假定这个世界占20%的人做出了占80%的贡献,但也不能拿80%的钱,至多只能拿50%或更少钱,否则将有较多问题。这个世界说到底,是应该富人替穷人打工,不应如世俗所谓的那样,是穷人替富人打工。

  到底谁替谁打工挣钱,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难题。不过我倒是觉得,如果马云没有在他的湖畔花园聚起17个兄弟,创办阿里巴巴,也就没有如今阿里上市后的众多富翁;如果宗老板当年没有踩着三轮车创业,也就没有今天的娃哈哈帝国;如果鲁冠球没有在1969年领着6位小伙伴,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应该不会有今天的万向集团。

  我想表达的,是就创业逻辑而言,起点可能是老板给大家打工,然后才逐渐聚起一大帮员工。至于随后,当然是谁也离不开谁。

  浙江城乡居民收入长期持续居全国第3位,关键就是有一大群老板。1957年,浙江农村人均纯收入是贵州的1.4倍,1978年是1.5倍,2000年则是3.1倍。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是浙江农民整体积极努力,其次是一大群农民把自己变成了老板,于是才有了收入翻倍提高。

  这在前些年产生了严重问题,劳动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大幅降低,无异是穷人给富人打工。1983年以来,中国劳动收入占GDP比重,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短暂上升后,从1983年56.5%下降至2011年34.2%。这些数据是否如此准确或可商榷,但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下降幅度多达20个百分点左右,资本收入比重上升多达10余个百分点,应是可信的。

  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终于在2011年终结。2014年根据我的估算,劳动收入占GDP比重达到37.9%,比2011年上升3.7个百分点。上升数字可商榷,但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上升是确实的,因为从2011年以来,城乡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分别比GDP增速快0.2和2.1个百分点。

  富人给穷人打工,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分配角度而言,或可理解为是常态。按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分析,英国和法国的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从35-40%,下降至20-25%。虽然从这至今,资本收入比重有所上升,但资本只能拿小头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当前随着中国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开始上升,资本收入比重开始下降,中国经济也正在出现富人给穷人打工的客观实际。但这也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难免令人心灰意冷。所以中国经济当下的一大关键,是激发资本信心,重塑资本活力,或如我说所的,让富人给打好工。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资本信心的关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前述“南方企业家+中西部农民工+境外工艺技术装备”模式,实际可理解为“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开放红利”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人口红利正在弱化,开放红利边际递减,靠得住的还是改革红利,这是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的最大红利。

  值此经济下行时期,如何让企业家们增强对于中国经济的积极预期,增加短期及中长期投资,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下行局面的关键。当前经济形势确有“玄”的一面,但亦有“机”的一面。

  一些具体分析表明增强资本信心具有基本面支撑。如长期不被看好的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经营状况一直好于全国平均。又如多年来从低端商品到高端商品大致都能销得较好的“广谱式”消费继续存在,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升,制造业采购指数仍相对较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虽然总体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但如果不包括少数亏损大户,同比增长仍在7%以上,说明多数企业财务状况仍相对还过得去。(修改后已发表于《浙江日报》)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23篇文章 252天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