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半年经济有所好转,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1.1个点。低效投资长期累积,致当下投资回落。

投了大量的钱,连本也回不来,新增投资就难了。

低效投资的累积性困窘,是当前经济一大问题,也是当下经济体感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曾如此迅猛。1978-2014年,投资年均增长18.7%。2010年,投资占GDP比重达历史最高的53.1%。

1994年全国投资效果系数最高,达76.1%,意思是当年100元投资增加的GDP为76.1元。这一计算公式未考虑投资效果滞后,但因是长期分析,可忽略。

1994年后,投资效果系数持续降低。最低的2020年6.0%,2024年17.0%。一些低效投资案例,大家或耳熟能详。

典型的如国铁集团。2024年末资产9.8万亿元,负债6.2万亿元,税前利润总额349.8亿元(注1),净资产总利润率1.0%。

高铁年末总里程4.8万公里。高铁兰州至乌市,周一二五5对,余6对,另哈密至乌市的区间14对。京沪高铁50对,不包括区间。

下面仅分析低效投资长期累积的三个后果。

1、影响就业

这是低效投资一系列不良效应的一个综合性特征。低效投资至少有“四不”,能实现相应的有效供给,能享受其应提供的相应福利,具有相应的现金流,具有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能力。

低效投资占用大量资金,障碍和减少高效投资落地;低效投资利税较少,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公益性低效投资则缺少相应受惠面,城乡居民缺少相应的发展获得感。

就业困难逐渐严重。投资是就业的基本途径,然而低效投资长期累积,就业不增反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40余年,仍未实现充分就业。看着众多小哥骑电瓶车飞驰而过,心里有点难受。

就业问题2011年出口断崖式回落时凸显。此前出口较快,就业尚好,此后就业状况逐渐严重。

全国规上工业用工,2011年负增长4.0%,2014年用工数达到最高后水平持续减少,2023年比2014年减少22.5%。

2025年6月末,规上工业用工数,比观察期最高的2022年12月份减少2.3%。

我2024年底在余姚田头,与一位老农攀谈。他说,孙女毕业于药学专业,在家待了一年多,问我:

“你帮我们想想办法,找一个药剂师的工作”

农民倾全家之力,让孩子读上大学,希望改变当农民的命运。拿到录取书时,多么开心,哪想毕业后仍找不到好的工作。宁波尚且如此,遑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

路遇与我同年的老农,2024/11

就业难影响收入和消费。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这几年起伏波动,2024年回落至43.1%,比2020年低1.7个点。

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为39.1%,列153个经济体倒数第10位。

浙江2024年11月份,社零同比增长仅1.0%。

2、形成堵点

一大堆资金“趴窝”,既不能提供相应的有效供给,又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更不能提供相应的税收。经济堵点,循环不畅。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列举问题时指出,“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低效投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项目甚至要不断投入维护资金而致负担。

2011年以来,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放慢,尤其是房地产遭遇严重问题。

建材产量下降。按2017以来的上半年数据,全国水泥产量最高是2021年,平板玻璃产量最高是2022年。2017上半年至2025上半年,按年化计算,水泥产量年均负增长3.3%,平板玻璃年均增长2.0%。

公布的投资增速与实算增速具有较大差距。差距最大是2021年上半年,公布的投资增速,与实算的增速,差距为21.7个点。

对此,有关部门解释说是同口径比较。这些数据口径是全社会性质的,也就是限额以上夯碰冷打都要算进去,更何况调减多达20%多,且几乎年年调减。

重要生产资料价格走势进一步显示投资问题。下图第一组螺纹钢和平板玻璃,是土建的基本材料,2025年7月下旬比2019年7月上旬,分别降低18.7%和36.4%,意味着土建工程量或有减少。

下图第二组电解铜和铝锭,价格大幅上扬,表明工业尚好。下图第三组混煤和液化天然气,可对应为经济整体走势,价格起伏较大,但比2019年略有上扬,表明中国经济坚强运行。

这里的价格比较没有考虑国际市场因素,但第一组建材价格表现,大大差于二三组,足以表明投资困窘。

3、耗竭财力

居民、企业及宏观财力,均受低效投资影响。2020年以来购房的6300多万户家庭(注2),有一部分遭遇负资产困窘;降薪潮兴起,消费降级;规上工业利润又见负增长。这里着重分析财政收入下降的困窘。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最快是2001至2011年,年均增长20.3%。

2021至2024年财政收入下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2024比2021年下降5.6%,年均下降1.9%。

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2021年达到8.5万亿元后持续下降,2024年6.2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合计,同比负增长0.6%,不过已大有好转。

这对一些财政高度依赖中央的区域,导致若干支出困难。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万亿元,未达预算,比2023年下降2.4%。

“远洋捕捞”乃至“近洋捕捞”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行为变形,2023年罚没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依次是广西7.7%,辽宁7.1%,江西6.4%等。全国2023年罚没收入占比3.1%,比2022年降低0.3个点,浙江下降较多。

低效投资长期累积,危害渐大;低效投资不除,经济难以为继。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些美好事物?贵州巨额债务,大大高于其偿还能力。他们的理由是,正因这些债务,贵州基础设施巨变。貌似正当,纯属诡辩。任何不具有相应受惠面,不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不能长期自我维持的投资项目,除非特殊原因,均不应上马。

一壶浊酒送残春,低效投资应该终结了。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调整。通过物价下探来重构新的供需均衡,通过企业出清来重塑市场格局,通过债务化解来重整宏观经济,通过增强内生活力来建构内需主导发展格局。各个方面努力不让低效投资漏网上马,就是对宏观经济健康稳定的贡献。

注1,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注2,2020至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合计70.0亿平米,按每套110平米计为6368.0万户。

话题:



0

推荐

卓勇良

卓勇良

442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生于上海,长于宁波,居于杭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前所长,20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E-mail:zhuoyl@vip.163.com

文章